|
近日,中國營養學會編著的《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(2023 版)》(以下簡稱《參考攝入量》)正式發布。與10年前的版本相比,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蛋白質推薦攝入量有所增加。本期,《生命時報》特邀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、《參考攝入量》修訂專家委員會副主委楊曉光進行解讀。
6 K: [, D+ _: p
5 [; c/ u$ h, C) o( i
* e" Q% g# p& m# e* t5 h. G% w4 X% [+ i
楊曉光表示,隨著年齡增長,老年人的機體代謝與中青年人有很大不同,比如蛋白質合成能力降低,瘦體組織減少,脂肪組織相對增多;消化吸收功能與排泄能力不同程度地減弱;肝臟及腎臟功能減退,與消化功能降低相互影響;部分內分泌代謝改變,如男女分別出現雄激素及雌激素減少,影響代謝。這些改變都導致老年人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!暗蔷唧w要增加多少,缺少科學研究的支持。因此在10年前的版本中,老年人的蛋白質推薦攝入量與普通成年人(18~65歲)相同,為0.98克/(千克·天)!
5 X3 \. [7 W) u# u
1 Y+ g" b. X- N& w近年來,國內外利用先進的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進行研究,為制定老年人蛋白質需要量提供了直接、關鍵的科學依據。最終結果明確,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蛋白質推薦攝入量為1.17克/(千克·天),按老年男性61公斤、老年女性53公斤的體重代表值來算,每天分別應攝入72克、62克蛋白質。# R2 @4 D; ?4 k* [1 g2 c6 i5 A
* P& }3 f4 C) s0 S; a目前,我國很多老年人蛋白質攝入量不足。% `1 W- o$ w3 {. E3 _$ Z
0 m0 y9 y/ p9 Y6 P& d" a- Z1 y
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,我國50%~60%的老年人蛋白質攝入量達不到舊版《參考攝入量》的推薦值。楊曉光稱,如果按照新標準衡量,蛋白質攝入不足的老年人數量會更多。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,一方面是因為老人飯量小、吃得少,食物總量攝入不足;另一方面是很多老人的膳食結構不好,主食配點下飯菜就能湊合一頓,富含蛋白質的肉、蛋、奶、豆制品等吃得少,即使每頓都很飽,也會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。楊曉光認為,想提高老年人蛋白質攝入量,可以從三方面入手:
9 @/ l0 x4 g I- ~- {% e: Z
6 U; {1 |) F* f不要刻意控制食量。2 Z4 a# @* G7 e ~2 t, K% y
2 Q2 d8 ?1 k* o2 r老人的健康體質指數[BMI=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(米)的平方]高于成年人。近日,中國營養學會新發布的《中國高齡老年人體質指數適宜范圍與體重管理指南》,將高齡老人的體質指數適宜范圍提高到22~26.9。因此,老人不要為了控制體重刻意少吃。. N" H: z1 l% }) R* H5 o# t& q# \
+ X& P% D% V+ b: @
在平衡膳食的基礎上,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。4 g# X( d( ?" J# @+ X: g2 K1 F( L
) f6 }6 z# t* {- i《參考攝入量》指出,參考日本、韓國、法國的數據,綜合考慮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、蛋白質攝入狀況,我國18~64歲成人蛋白質攝入占總能量的百分比(蛋白質供能比)應為10%~20%,65歲及以上老年人應為15%~20%!10年前的版本中,老年人蛋白質供能比的最低值也是10%,這次提高到15%,就是為了督促老年朋友改善膳食結構,保證蛋白質攝入!
9 b* _7 j! F! _, `+ U7 l$ |
' ^$ e/ Q: y9 n9 ?9 v; k調整進食時間和烹飪方式。
( Z+ @: d7 `9 @: w+ c
$ H$ a# O: ]! W4 ^/ v: {老年人如果正餐吃得少,可以在早午餐和午晚餐之間各安排一次加餐,盡量選擇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,比如一杯牛奶、一個白煮蛋等。還可以通過調整烹飪方式增加食量,比如將肉剁成餡,制成包子、餃子、肉丸等,這樣更易咀嚼;相比于直接吃豆類,豆制品的種類豐富,老年人可以挑選愛吃的品種,更易吃足量。進食困難、食欲差、尤其是體重正在下降的老年人,應該到醫院臨床營養科咨詢,在醫生指導下適當食用營養補充劑。 |
|